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The sunset of a Industrial community

工業區的黃昏

作者:李秀容(寫於2001/12/11)

走在高雄大社旁仁大工業區裡,刺鼻的化學廢氣,瞠著眼抬頭望向迷濛的道路,軀鏤的身影不時出現的咳嗽喘息,是此地特有的景象。

1993 年附近的居民在這裡架屋埋鍋造飯,扶老攜幼圍廠抗爭,老人家好客又親切的說:「來吃竹筍飯歐!」「別處吃不到的呦!」

「免啦!我們還得趕回台北呢!」

一雙眼看著那一鍋冒著熱氣的大鐵筒,小瓦斯爐在下面燃起熊熊烈火,與隔牆的無數根高入天際巨大的煙囪相較,一種苦悶湧上心頭,老婆婆看出端倪,湊上前來遞出剛剛煮熟的一碗湯飯,逗趣的說:
「沒毒啦,放心!這水是那邊山頭取的山泉水,蘆筍也從別處來的啦,這裡早就不種了!」
一碗熱沁人心的午餐,大夥兒只好端坐長木板凳上,狼吞虎嚥了起來。

好奇的我開口問:「你們晚上睡在哪裡?」
「免煩惱!我們早有準備睡袋,甚至有人搬眠床來,這裡隔有浴室、廁所等設備,應有盡有,住多久都可以!晚上也有人守夜,以免工廠又來開工!」興奮的臉龐映照著多年來被污染的憤怒,直率的氣度令人肅然起敬。
午後當地居民林見賢帶著我們一群大學生直奔工業區管理中心,眼框黑了一邊的管理中心官員,見事態嚴重,回話時已經語音不清,林要他做好廢污水三級處理並向大海排放,務須不污染大社鄉的土地,官員「孜…嗚…」的不知是點頭還是搖頭的好,我們只好放下重話:「不處理的話我們繼續圍廠!」一群人憤而離席。
之前圍廠持續了近一個月,這天廠方終於低頭願意坐下來協商談條件,這次沒有警察的干預打鬥完全是因為鄉長帶頭,縣長默許,縣議員力挺,真是人神共憤!連我們暫時停留的廟口也來了一堆支持者,七嘴八舌的談論工業區的不是,這真是繼 1990 年後勁反五輕抗爭後不曾見的盛況!

鄉裡一家瓦斯行正面對著工業區,瓦斯行老闆指著門前地上的凹洞驚恐萬分的描述當時(1987)中國化學工廠爆炸的經過,約一公斤重的鐵具從廠房飛出,直奔一公里外,「碰!的一聲巨響後緊接著又來一聲,附近所有的玻璃門窗應聲碎裂,鐵捲門被震的歪皺變型,我走出門外發現地上一塊冒煙的鐵筒,還好沒擊中裡面瓦斯,否則後果不勘設想!」,地上破裂的傷痕仍然深印在他內心深處;隔壁鄰居也說:「當時有一輛貨車剛好經過,司機被震的趴在地上,四肢顫抖,起身後頭也不回的逃走了!」

每當廠區毒氣外洩時,經常湧進幾百名當地民眾的「建仁診所」,坐落在離工業區不到一公里的路程,窄小的入口不到五十坪的空間、擁擠的受害群眾、咳嗽氣喘的呼救聲、停不下來的醫師護士,只能急著打電話給高雄醫學院要急救車相助;現在診所已經遷移,擴大成為醫院,且和工業區廠商簽約成為仁大工業區緊急事故救護中心,卻拉大了醫生與病人之間的距離,在這裡生病似乎成了極為秘密的事情。

鄉民李竑儒一到下雨天,就會趕緊將車開進車棚,那原本亮麗如新的小轎車表面不知何時被雨水中的強酸腐蝕了許多斑點,車窗玻璃外的天空依然漫天的灰白,工廠那邊流動的白煙隨著風勢向這邊天空吐出惡魔的口臭味,油膩的窒息感讓人不敢在室外稍作停留。

抗爭過後工業區據說一一實現了承諾,蓋了一棟空氣品質監測站,將工業區與大社鄉住宅間設置長一公里、寬二十五公尺的綠帶,工業管理中心也針對廢水作了三級的處理的設備及一百五十公尺厚的防爆牆,這會兒許多人會問:「真的甚麼問題也沒了嗎?」
那間水泥牆蓋的空氣品質監測站經常拉下鐵門不准民眾進入,牆上電腦顯示的污染物亦有保留,更絕的是,坐落在鄉公所門口的大幅空氣電腦顯示面板經常漆黑一片,或未曾透漏任何數據或警示給附近民眾,空氣依然令人難以忍受。

幾年前一位農民栽種的蔬菜因為斑斑傷痕,血本無歸,憤而帶著受害的蔬菜一狀告到大社鄉環保局,環保局人員因人手不足,十分無奈的請求省政府農業毒物檢驗所調查,一拖就拖了好幾個月,菜都爛掉了,判定結果是「病蟲害」,真令人難以接受!後來經過台大植病系孫岩章教授的再檢驗及高雄余政憲縣長的壓力下才得到賠償。
1995 年八一七水災時工業區管理中心的廢水溢流出廠外,造成大社鄉民皮膚疾病暴增,居民緊急召開集會,一方面要求議員反應排水溝的疏通,一方面要求工業區管理中心針對居民的病痛負責,只是開會的盛況已遠不如前,出席的人也是最近因工作而搬入此地居住者為多。

大社鄉反公害運動逐漸走入黃昏,當地的居民對污染物的厭惡也已趨於習慣和無奈,既然無法趕走工廠,污染也繼續存在,既定的中央政策下,我們還可以要求什麼?此地的公害抗爭雖非轟轟烈烈,相關單位卻做了比別的工業區更好設施及承若,這些設施在環保團體的監督下是否能發揮應有的效果?我們現下還無法得知,但是因為當地機關對居民的意見確實反應和執行,確實減少了激烈衝突的流血抗爭,也可以做為其他新興工業區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參考!

寂靜的夜慢慢降臨,我與當地居民爬上近工業區的觀音山頂,小徑中品嚐山雞的店門口燈光尤其閃亮,俯勘那黑夜中的土地,正遭受無情的破壞,居民無時不在忍受工業污染的毒害,而當主張環境的權利已經不復存在,我們對環境復健的希望依然默默期待,此時唯有結合更多有志於改變現狀的人一同努力,不管用多久的時間我們絕不後悔,因為這裡永遠是我們的家鄉!

1 則留言:

  1. 李秀容
    I used Google Translate to realize you are an essential ecologist. keep the struggle, dear! if you are asking who am I,..... I'm your Greek friend in Facebook, ΖΩΗ ΤΖΕΛΕΠΗ

    回覆刪除